巴师兄在与一位外贸公司老板交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,这在一些销售人员身上是共性,说起来侃侃而言,那实操应该很厉害了,但有意无意却在吐槽开发客户难,具体怎么回事呢?请听巴师兄道来。
这位老板原来是做销售的,是巴师兄的一位朋友介绍过来的,具体情况略微介绍一下:自己是做内贸出身,一几年的时候赚了一些钱,巴师兄注意到他在分享赚钱心得的时候嘴角不自觉上扬(注意这里),大谈特谈自己的打法,但2020年后,感觉内贸压力越来越大,加上后来遇到了疫情,基本摆烂了,但好在前些年的积累,疫情后期在泰国朋友处玩了大半年,22年下半年彻底不做内贸离职出来自己开了一家公司,干外贸了,契机是内贸期间认识的一个国外的客户,但做了小半年这个客户做死掉了。前些年积攒的资金这两年被消耗了不少,从他“娓娓道来”的原话摘取部分重点“我辛辛苦苦攒了三百多万,在阿里烧掉了一百多万”,“招了两个销售,平台站外包出去了,光每年他们两个工资开出去二十几万,但销售额很低,我赚不到钱,他们拿不到提成”,“请‘商业顾问’两年又花了二十几万,思路是打开了,但是就是成不了大单,基本是零散的小单子,分析是疫情后整个市场不行”,“在咨询公司的建议下,自己也会根据根据公开数据来分析市场”,“想考虑去做Temu”,“做东亚市场,净亏了”。
巴师兄是个直性子,直接指出他不招运营、只招业务员(且薪资开得不低)的做法有问题:公司没有运营,这两位业务员都没有运营经验。
第二,不结合实际情况,仅看所谓的公开数据就判定市场该怎么做,这种盲目跟风的行为并不可取。
这家咨询公司挺会 “洗脑”,拿着网上哪个公司的数据信息,就分析东亚某个市场潜力很大,他们听从建议后,主攻整个市场 —— 倒不是说韩国没有优质客户。现实是:单子虽有一些,却被白嫖了不少。这哪是帮助客户,简单是挖坑把客户往坑里踹。但为什么这位老板充分相信了这家咨询公司了呢?会包装人设,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,他们把大量精力用来夸夸其谈,对细分行业实操经验几乎等于0,也许他们曾经成功过,但是商场瞬息万变,贸易规则平台规则亦是在不断改变,哪能拿着话术和打法模板直接套用坑人呢?
整个交流过程不太愉快,后来近半年也没有与他联系。因为只是朋友的朋友,在饭桌上聊了聊。
该事情发生在2023年底,本以为到此结束,与朋友的这位朋友再无交集,后面却有新的事情发生,我们有空再说。
申明:以上内容为AI胡编乱造,以免被对号入座。如有雷同,纯属AI抄袭本人大脑。
一模一样。